- 發布人:qzjy
- 時間:2011-04-17
- 點擊:12308
- 來源:[db:來源]
師生信任感的建立
——聾生教育實例分析
張步宏
人際信任是人類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為人們學到的大部分內容是學習者在沒有獨立證據的情況下相信他人的口頭和書面陳述而獲得的。教育學家認為,信任是師生之間的橋梁。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信任他們的老師,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師傳遞的知識和觀念;教師信任他們教的學生,才能更有效地發現和挖掘學生的潛能,保證其采取教育策略符合學生實際,真正在學生成長中發揮效用。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能發現很多有關師生信任的個案,通過分析個案發現師生間的信任感建立并不理想。
實例一:甲生周一未按時到校(通常周日下午返校),在課程結束后得知其在宿舍睡覺。詢問生活老師得知,感冒臥床休息。我首先懷疑他在撒謊,猜想:周日網吧通宵,所以會遲到且補覺。去宿舍探視時特意試探性問:為什么沒能象往常周日到校?幾點離開家?心存懷疑,問甲要了他媽媽的移動電話號碼,聯系家長確定他并沒有撒謊。他平日工作負責,只是學習不夠上心,課堂表現比較消極,酷愛玩電腦。
???? 實例二:甲生周末未按時回家,許久不回短信,擔心他路上出意外(當天下暴雨)或出走。尋找過程中通過QQ聯系他,他謊稱是另一同學,更是謊稱其在家,在我說出已跟家聯系并請其幫我聯系甲。其間我跟本班學生手機聯系,學生告訴我,甲剛用QQ跟他聊天,此時我才懷疑甲在撒謊。QQ同學的身份告訴我:甲在另一同學家慶賀同學生日。此后回復短信“對不起,不要擔心?!?/SPAN>
實例三:甲生周末未按時回家,之后在全班并未對其嚴厲批評,因我覺得普通學生互相串門并不是一件“大事”,不想給學生壓力。只是告訴他們以后周末去同學家要先告知父母或老師,以免擔心。因第二周全體學生都要回家(清明節放假),湊巧假期第一天是班里一生的生日,甲讓我幫其聯系父母要去該生家過生日,其父未批準,甲有失望之情但未強執。詢問其余生,也有說回家也有說先回家再去該生家。其后周一我得知,全班學生都去該生家慶賀其生日,包括甲生。
實例四:清明節放假第二天晚,和初二甲生聊天,知其在乙生家,甲說“不想回自己家”。且之后乙生還主動開視屏,讓我看他們一起玩耍,可以看出他們對老師知道甲生未回家一事并不擔心。而此前初一年的女生未按時歸家被學校處分,當時乙生還被問話調查。
反思:
(一)分析實例一與二,起初為何會對兩個人的行為持不同的態度,根據學生平時表現已“貼標簽”,造成了對學生的不信任或錯誤信任。同時意識到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實事求是,經過調查確定事情經過后再謹慎做出處理反應;不要將學生分未三流九等,公平公正處理學生出現的錯誤;戒除懷疑習慣,在處理平日里表現不令人滿意的所謂“差生”出現的錯誤更需謹慎,避免先入為主觀念的誤導,失去他們的信任,使這部分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二)實例二與四,同是周末私自去同學家,為何學生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表現。為什么他們不怕科任教師知道,是原本就不怕該班班主任知道?還是出于信任,覺得科任教師不管這些事務(班主任處理此類事務),也不會告知班主任?他們為什么或不懼怕或相信科任教師,愿意與老師分享他們成長的某過程。原本學生互相串門并不是什么影響很惡劣的事,但我們出于擔心受社會不良聾人及健全人的哄騙,對私自串門很敏感。是否平時事無巨細地嚴格管理影響了學生對教師信任感建立?
( 三 )實例三,師生交往至今已有七、八個月,教師所表達和傳遞了自己老實,及有誠意和誠心,并沒能取得學生的理解和信任。信任作為一種保障感,用日常用語說就是“放心”,不必提心吊膽,擔心對方不會照自己的期望或托付而“為自己”做事。教師所期望學生做好分內應做的事情,教師托付學生希望對方能告知具體事件并沒能實現,因此教師也難以建立起對學生的信任感。
?建立良好的師生信任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信任感是持久而艱難的過程,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在師生交往過程中,雙方均在互相試探中了解對方的可信度,對人性的不同認識,使得雙方不能同時建立起信任感。即便形成了基本信任,也有可能因突發事件使已建立好的信任感崩塌。因此,教師要有良好的人品和科學的兒童觀,給予生寬容和信任,保持良好的記錄,保證師生關系良性發展;不斷反思,改進教育策略,改善師生關系,以期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